基本資料
別名:艾、祈艾、艾蒿、白艾、白蒿、五月艾、端五艾、灸草、餅草、醫草、Karan-gasun(泰雅)
英名:Artemisias、Asiatic Wormwood
學名:Artemisia princeps Pamp. var.、orientalis (Pamp.) Hara、Artemisia indica Willd.
科名:菊科
分布:原產於亞洲

特徵:
1.多年生草本植物,平地株高 30~60 公分,高海拔株高可達 200 公分,植株具濃烈香氣;主根明顯,側根多。

培育:
1.喜好潮濕、稍耐旱、耐寒
2.排水良好、肥沃的沙質土壤。需日照充足、通風良好。
3.以根狀莖繁殖,也可用種子繁殖。
-根狀莖繁殖栽種期通常在早春,最好在芽苞萌動前,挖取多年生地下根莖,將全根挖出,選取嫩的根狀莖,掰成10~12釐米長的節段,晾半天,栽時按行距40~50釐米開溝,把根狀莖按20釐米左右的株距平放於溝內,再覆土鎮壓,土壤較乾的栽後應及時澆水,出苗後要注意及時鬆土除草和追肥。
-種子壽命短,應於早春播種,經一夏季就喪失發芽力。

用途:
1.盆栽、花壇
2.驅蚊蟲

藥草功效:
1.本草綱目以「治百病」形容艾草,可外用,也可內服。性溫味苦辛。
2.外用方面
-以乾燥艾草製成「艾絨」,火炙溫灸穴道,暖氣血而降經脈,逐寒施止冷痛。
-將艾草煮水全身浸泡沐浴,也可以作局部的腳浴、手浴、坐浴。
3.治療婦科疾病、調經、安胎。並有抗痙攣、鎮靜的效果,能治療經痛、頭痛,舒緩全身。
-艾草調和薑,製成茶飲可消除經痛。
4.治療消化疾病。
5.治療憂鬱症。
6.可止血

歷史傳說:
1.中國習俗中,家戶門口高掛艾草,祈望驅除蚊蠅,清潔空氣,消除病毒,以求避邪、防病、保安康。艾草也有避邪植物之稱。
2.證諸于中国古籍〈荊楚歲時記〉之記載,五月五日雞未叫時,採集類似人形的艾草,收藏好以備炙病,非常靈驗。當日採集的艾草,掛在門上,可避邪器,稱作「艾虎」。
3.<夏小正>月令中說端午是蒿蘭沐浴的日子,使用蘭湯,百草水,或取艾草、菖蒲、榴花等物,揉於午時水,或煎水沐浴,可避災疫。


*~伊西爾的經驗~*


食用範圍:全株可食。
1.花草茶
2.菜餚
-艾草煎蛋:艾草的葉子其實並不好吃,有股微微刺鼻的青草味,嘗起來還帶著一點點苦,可以用加鹽的沸水氽燙,再切成小丁炒蛋或煎蛋。艾草和蛋的味道非常搭,怕冷的人常吃艾草煎蛋,可以祛風溫熱。
3.點心
-艾糍是以艾草和糯米粉1:2混合製成,內餡分鹹、甜兩種。甜餡一般用花生、糖、芝麻作為餡料;鹹餡一般用鮮筍、豆角、肉絲等作餡料,是中國南方傳統的小吃,在贛州客家人、廣東客家人地區,艾糍是清明節應節的必備食物。在長江三角洲地區,稱作「青團」,常以豆沙為餡。
4.調味料:
-艾草酒:艾草葉200公克陰乾,白砂糖200克,浸泡米酒1.8公升(不是料理米酒喔,要一般純正的米酒),大約兩個月後取出葉子,再一個月即可飲用。可以止咳化痰止血,對腹痛也有不錯療效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香草 藥草 園藝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伊西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