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開地點以台北為主,天氣變化,時序參考前後一周。
蜂糧基本配方: 糖:花粉=4.5:1
度夏粉糧糖分高,繁蜂粉糧蛋白質高
立春 (2/3-2/5):
天地間萬物回春,王開始產卵、子圈逐漸變大。適時的割封蓋蜜,加巢礎,獎勵飼餵是很有必要的。
王喜歡在新脾上產卵,力爭在4月初能發展到4~6脾,管理好能有3批的蜂出生,這時間很寶貴。
櫻花開。
雨水 (2/18-2/20):
要注意防寒,保溫是這時的關鍵。
驚蟄 (3/5--3/7):
早上天不亮就有蜂帶粉回了,經過一個月的精心照料,蜂群已經出第一批子,這段時間蜜粉消耗較大,在發展階段一定要蜜粉足。對弱群要補上將近出房的子脾,快速讓弱群加強。
天氣忽冷忽熱,保溫,一定要做到蜂多於脾。
野外可以預備收蜂桶。
柚子(柑橘)花開。
春分 (3/20-3/22):
雄蜂開始出房。3月底前盡量換新王,早春的王是一年當中最好的。這時也非常適合人工分群。
台灣中南部開始有荔枝花開,荔枝兩~三周後是龍眼花開。
清明 (4/4-4/6):
荔枝在開,龍眼現蕾,漫山遍野的雜花開,天氣溫暖。粉蜜充足,擴大規模、發展群勢最合適。
連日的雨水,只要天氣稍好,野蜂(中蜂)不管王台是否成熟,很多都會自然分群了,要十分注意。
加礎做新脾。
水黃皮第一次花期。
穀雨(4/19-4/21):
花期的空窗度小月 ,此時少取多留存足蜜, 收蜜檢查要嚴防盜蜂。
立夏 (5/5-5/7):
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,病蟲害的高發期,中囊、巢蟲是阻礙蜂群發展的絆腳石。防重於治,勤退舊脾,脾數寧少莫多,保持蜂多於脾。
樹杞開花,大流蜜期預備到來。
酸藤、苜蓿草花期。
端午前一個月要開始餵食蜂糧,先旺群。
小滿 (5/20-5/22):
若久雨初晴,有工蜂在咬巢門,出勤率不高等,十有八九是想分蜂了,檢查王台,做好應對的辦法。
烏桕花期。
芒種 (6/5-6/7):
大流蜜期往往也是繁蜂的最佳時期,繁出一批新子對安全渡夏有不可估計的價值。
紅淡比花期。
端午:
野蜂(中蜂)開始度夏。
一周補一次蜂糧,若吃不到一半就不要再補。
大花紫薇 花期
夏至 (6/21-6/22):
溫度較高,有蜜少粉,但在6月底前的最後一批蜜留著渡夏用,盡量不要搖完。
6月初繁的子準備出房,度夏的重任就是這些未來戰士了,保存實力較好。
水筆仔, 花期。
小暑 (7/6-8):
氣溫高。留足蜂糧,蜜蜂多數只在10點前出來采零星的粉蜜,其餘時間都是在做散熱的工作,偶然有采水蜂飛出,偵察蜜粉的蜂也出。
天敵不少,有虎頭蜂、青蛙等,王會減產,高溫期出的幼蜂體質較弱。
減脾讓蜂密集,箱內空間就大,擴大蜂路,空氣流通好,對蜂群也好。
白千層第一次花期,九芎,黃荊(埔姜),大葉白樊(山豬肝) ,針葉牡丹,七里香花期。
大暑 (7/22-7/24):
遮陰防過熱,有條件的把蜂群放在大樹底下就比較完美了,無事少開箱。讓蜂能有個安靜的環境。
缺少鹽份的蜂群有時會追人吸汗,補充鹽的方法很多,在巢門撒少量鹽花,或者在水中加都是不錯的辦法。
立秋 (8/7-8/9):
早晚有些涼意了,適時加糖喂粉繁秋子。
白千層第二次花期,準備秋繁開始。
退舊脾,框加半張巢礎
處暑 (8/22-8/24):
渡夏結束,工蜂出勤又積極了,王產卵也賣力了,渡夏時未造好的巢礎或被蜂咬爛的巢脾也開始補好。
台灣欒樹開始開花
白露 (9/7-9/9):
和春天一樣,白露的天氣非常適合蜂生長,但秋季的蜂群分蜂的慾望不及春季強烈。
人工移蟲育王就能解決問題,這時育出的王可用兩年,對培育優良的越冬子和春繁子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中秋:
補粉蜜,嚴防逃蜂。
秋分 (9/22-9/24):
開始變冷,嚴防巢蟲。
雄蜂房始現,又一輪的繁殖旺季到來。
水黃皮第二次花期。
寒露 (10/8-10/9):
早晚的溫差較大。
鴨腳木準備開第一次花。
霜降 (10/23-10/24):
蜜多,粉足的季節要居安思危,繁越冬子,只有強群過冬來年的群勢才會欣欣向榮。
野外可以預備收蜂桶。
立冬 (11/7-11/8):
把握好時間,一樣能繼續繁出一些新子取鴨腳木,適當的縮脾對蜂群的生長有利。
可以準備保暖用的蓋布。
小雪 (11/22-23):
時冷時暖,巢門要盡量向東南邊,只能向西邊是無奈之舉,因東北季風所以向北就避免。
這時用舊脾比新脾好,王也喜歡在半新不舊的脾上產卵。
大雪 (12/6-12/8):
鴨腳木流蜜,取蜜最好是在中午,動作要快,以免凍傷子脾。
冬至 (12/21-12/23):
留足粉蜜,不夠補足。
緊脾重要,5~7脾縮到4脾,4脾以下縮成2~3脾,蜂密集是保溫的關鍵。
不催子,斷子就讓蜂王休息
小寒 (1/5-1/7):
氣溫較低。但晴朗出太陽時蜜蜂依然忙碌。
大寒 (1/2-1/21):
天氣很冷了,蜂群都結成團養精蓄銳,盡量不開箱,以免巢溫突降。偶爾出太陽,在8度左右仍然有蜂進出。